1、建造合理的双层拱棚
双层拱棚由内外两层大小拱棚组成。外拱棚跨度5.7—6.0m,拱顶高1.8m,长度视地块而定。拱架用长4—5m,粗2—3cm的竹竿两根,尖端对接扎牢后,弯曲成半圆形拱架,两端插入地下40cm。拱架间距50—60cm,各拱架顶部和两侧腰部,分别用同样竹竿或8#铁丝相连以加固棚体。若遇雨雪天气,每隔4m设一立柱。棚体骨架建成后,用幅宽8m的聚乙烯耐老化膜或紫色转光膜覆盖,再用压膜线固定薄膜。也可用GRC架代替竹竿骨架。
内棚是两个顶高80cm,宽1.8—2.0m的小拱棚。两小拱棚间留宽40—50cm的人行道,小拱棚外侧与外棚边缘各留70—80cm的空,用于放置草苫。
2、栽培技术
2.1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株型紧凑、坐果集中、早熟抗病、抗寒高产、果型好的品种,如洛椒4号、苏椒5号等。
2.2培育适龄壮苗
10月上旬在拱棚或日光温室内育苗,667平方米用种量120—150g。壮苗标准:株高12cm,出现1—2次分枝,门椒接近开花,第2、3花已现蕾。苗龄60d(天)左右。
1)配制营养土。营养土按田园土6份、腐熟粪肥4份配制,1平方米营养土加过磷酸钙1kg,草木灰10kg,充分混匀过筛即成。然后作成0.8—1.2m宽的高畦作为育苗床,畦床高出地面5—10cm。栽667平方米辣椒需苗床10—15平方米。
2)足墒播种。首先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催芽后播种。播种选晴天上午进行,播前将苗床浇透水,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再覆盖1cm厚的营养土。为了防治苗期病害,每667平方米苗床用福美双500g加5—10g细土拌匀,分成两份,一份播前撒于床面,另一份播种覆土后撒于床面。
3)苗期管理。播种后至出苗,苗床气温保持白天30—32℃,夜间18—20℃,出苗后保持白天25—30℃,夜间16—18℃。11月上旬,当幼苗长至6叶1心时进行分苗,分苗床建造与育苗床相同。分苗时,在分苗床开深3—5cm的沟,顺沟浇小水,按株距5—7cm摆苗,水渗后封土,分苗行间距6—10cm。分苗后加强管理,白天保持28—32℃,夜间18—20℃,以促进缓苗。分苗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24—28℃,夜间16—18℃。
2.3施足底肥,适时定植
大部分幼苗门椒现蕾时为定植适期。时间大约在12月上中旬。定植前施足基肥,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0000kg,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25kg。施肥后深翻20—30cm,使肥土掺匀,整平耙细。按行距30cm开浅沟,顺沟浇足定植水,水渗后按株距25cm单株定植,667平方米栽植6000株。定植结束后覆盖地膜。
2.4加强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定植后外界气温较低,保温增温是管理的重点。内外棚都要覆盖薄膜,不通风,尽量使白天温度保持在25℃以上。夜间加盖草苫,使温度达到18℃以上。若外棚使用的不是无滴膜,还应在草苫上加盖一层塑膜,保持草苫干燥,增强保温能力。缓苗后适当通风排湿,一般白天保持棚温25—27℃,夜间不低于15℃。当棚温上升到30℃时,内外棚都放风,棚温降到20℃时关闭风口并盖小拱棚,使夜温保持在15—20℃。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逐渐加大放风量,外界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逐渐撤掉草苫,并在夜间棚内最低温度稳定在15℃时,拆除内棚。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揭开外棚四周底膜进行昼夜通风。
2)水肥管理。定植时浇足定植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采取小水勤浇,使土壤见干见湿。当土表发白,10cm以内土壤见干时即应浇水,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中耕、培垄。门椒坐果前不需追肥,门椒长至3cm左右,对椒坐住时,结合浇水追第1次肥,667平方米冲施人粪尿2000kg,或硫酸钾8—10kg,磷酸二铵15—20kg,以后每隔3—4次水追1次肥。
3)植株调整与保花保果。为提高早期产量,可保留门椒以下1—2个健壮侧枝,其余的及时去除。冬春气温低,可在开花时用15—20mg/kg的2,4-D或30mg/kg的坐果灵涂抹花柄,能有效促进坐果。
4)病虫害防治。除加强通风、降湿防病外,发病时及时用药剂防治。疫病、炭疽病用乙磷铝、百菌清、代森锌等药剂防治;灰霉病用速克灵、扑海因等防治。每隔7—10d(天)1次,连喷2—3次。蚜虫可用灭蚜烟剂防治。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部张菊平张兴志(洛阳)河南省宁陵县农业局路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