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耕地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土
壤中含腐殖质的多与少,而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和根茬直接还田、堆制秸秆肥
和牲畜过腹还田,这正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作物抗病
、抗虫害、抗旱能力,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的一项有效
措施。美国玉米带8年试验表明,每年每公顷秸秆还田5.6-6.7吨,土壤有机
质从1.79%提高到2.00%-2.2%。据有关资料记载,100公斤玉米秸秆中含营养
元素是:氮0.48公斤、磷0.36公斤、钾1.64公斤。那么,1万公斤玉米秸秆
中所含的营养就相当于硝酸铵141公斤、过磷酸钙238公斤、硫酸钾342公斤。
因此,在种植玉米较多的产区都应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这样不仅可以培
肥地力,促进良性循环,提高产量,还可节省开支。
实行生物培肥地力。实践证明,投入大于产出,就会造成生产成本高,
增产不增收。反之,投入小于产出,就会出现地力减退和生产萎缩的趋势。
因此,种地更要养地,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之路。发展绿肥作物,也是一项
培肥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草木樨、紫穗槐、沙打旺等,多为深根系的豆科
作物,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并能借根系的作用固定空气中的氮
素,一般每公顷豆科绿肥作物平均可固定氮素75公斤,相当于450公斤的碳
酸氢铵。它的根茬中还含有机质15%以上,含氮0.4%-0.6%。紫花苜蓿在种植
业中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和间作的理想绿肥作物,将2–3年生的苜蓿草根系
深翻入土中,可显著增加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使耕地有后劲,土壤肥
力可长达2年之久,各种后茬作物可持续多年高产稳产,一般可比其他茬口
增产30%以上,这是提高耕地土壤肥力的有利生物措施。由此可见,在耕地
多,人口少的地区,都可有计划地实行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以增强土
壤的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