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与健康 / 切花病害的起因及识别

切花病害的起因及识别

切花是鲜活的植物产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病害是降低切花品质的重要因素。病害可贯穿于切花的生长、采收、分级、包装、贮藏、运输以及消费等各个环节,且发生原因多,性质复杂,因而搞清病害的起因有助于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切花品质。下面就切花病害的起因及识别做一简要说明。

一、生理性病害

切花由于组织衰老和代谢异常所造成的伤害为生理性病害。

1.采前生理性病害的起因

①营养失调-矿物质营养元素的缺乏或失调是引起生理病害的重要原因。采前施肥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切花正常生长发育对各种元素的需要,必然导致一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表现出缺素症,如缺钙容易造成植株萎蔫并受到病菌感染,出现黑心病、叶焦病等病症。营养不良的切花采收后再进行补救是十分困难的,其保鲜性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足够的矿质元素,而且各种元素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否则,同样会出现生理病害。

②药害-表现为叶片斑点、黄化、畸形、枯萎、脱落,植株生长慢等。轻度药害可通过加强管理减轻或消除症状,对切花采后保鲜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重度药害的症状往往无法消除,甚至引起切花早衰,枯死。

③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不当时,会造成切花生理失调,产生生理病害。

④气象因素-切花生长期间的气温、降雨、光照等气象因素不适,也会产生生理性病害。如长期阴雨,光照不足,易导致组织生长不充实,抗病能力下降,采后保鲜性能降低。严重干旱会加速组织、器官老化,造成叶枯、花蔫等不良后果。采收时空气湿度太小,容易发生导管气栓堵塞,造成水分生理障碍。

2.采后生理性病害的起因

(一)冷害-切花采后置于略高于其细胞冻结点的低温环境中,可以获得最佳的保鲜效果。但一些原产热带、亚热带的切花,处于低温环境,会发生代谢异常,表现出生理病害棗冷害。如红掌、洋兰等需要8℃?2℃的贮藏温度,如果温度太低,则出现凹陷斑块,局部表皮组织环死、变色、呈水渍状等冷害症状,继而加速衰老及变质腐烂。

(二)热害-高温季节采收的切花,若不进行冷藏,长期置于高温环境,或由于呼吸热不能及时排除,局部环境温度过高,达到30℃以上,导致器官组织迅速衰老,叶片黄化甚至腐烂。

(三)湿害-为了抑制切花采后水分消耗,防止失水萎蔫,目前,国内外多采用高温度贮藏保鲜,但切花在高湿度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叶片枯斑等生理病害,即湿害。同时,空气湿度过大,也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侵染,引起切花腐烂。

(四)气害-将切花置于高二氧化碳低氧的环境中,有利于抑制呼吸,延缓衰老。但长期处于此环境中,会迫使组织细胞加强无氧呼吸,产生过量酒精,引起细胞中毒坏死,造成腐烂。同时,高浓度的的二氧化碳也可导致叶片出现褐斑。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时,也会引起花瓣褐变坏死,失去观赏价值。

生理性病害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有效地加以控制。

二、侵染性病害

在切花生长、采收等系列环节中被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这些病原物能够大量繁殖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蔓延,造成的危害更大。

1.引发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切花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真菌、细菌侵染后往往会引起切花的腐烂,而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叶部条状或点状斑纹、花叶、卷叶、皱叶、丛生等症状。

2.侵染过程

切花被病原物侵染可在生长过程、采收或采后的各个环节。病原物侵入的途径有角质层侵入、气孔侵入、皮孔侵入、花器侵入、伤口侵入等。

采前侵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病原物在采前侵入植物体内扩散蔓延,到采收时已表现明显症状,此种情况可在采前或采后进行处理,减轻危害。二是病原物虽已侵入到植物体内,但一直处于潜伏状态,直至切花采收后才逐渐表现症状,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

采收时及采后侵染是切花采后病害的主要侵染方式。许多病菌不能通过切花完整无损的表皮侵入,但采收及采收后的各个环节造成机械损伤,伤口为病菌侵入提供了途径,从而导致病害发生。

切花采收前,应尽力清除感染源,喷药抑制或杀死病菌。采收后,小心操作,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并及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保鲜处理,增强鲜切花的防病抗病能力,防止病原物从伤口侵入。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3/02/11/315415.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