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又名龙须菜,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性高秆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以嫩茎为食的特色蔬菜品种。其肉质脆爽、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天冬酰胺以及多种甾体皂甙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市面售价每公斤鲜芦笋24元仍供不应求。芦笋属雌雄异株,一年四季可生长收获,一般雄株出笋较多,产量较高,但笋较小;而雌株出笋较少,但笋较大。芦笋性喜温暖,但也较耐热和耐寒,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30度。
播种育苗: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两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深耕细翻,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粪肥2500-3000公斤,与土壤混合均匀,畦宽2-3米,长15-20米,畦沟宽40-50厘米,深20-25厘米。芦笋种子寿命只有1-2年,千粒重18克,播种时用上年采收的种子。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一般多采用春播。3-4月份,当土温达10度以上时为播种适期。播种时按行距20-25厘米横向开浅沟,深2-3厘米,在浅沟中均匀撒籽,每隔7-8厘米点播种子一粒,亩播种量1公斤左右,育苗后可供栽植白芦笋14亩,绿芦笋12亩左右。
播后覆土平沟,保持土壤湿润。1-2周后出苗,如有缺苗断垄应及时带土移植补缺,并松土除草,施肥灌水。入冬时笋苗地上部枯黄,即可起苗栽植大用。
整地作畦
芦笋根系较深,且一次定植后多年采收,故大田要深耕30厘米左右,并要反复耕耙碎土,然后作畦。以采收白芦笋为栽培目的,畦宽1.3米,畦沟宽0.4米,沟深20-30厘米,畦长超过30-40米,并需开腰沟;以采收绿芦笋为栽培目的,作畦宽0.8米左右,蓁同白笋。作畦后在每畦中央开定植沟,深28厘米,宽20厘米。在沟底施入腐熟厩肥或粪肥,每亩2000-2500公斤,再均匀撒施尿素12公斤或碳铵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或用三元复合肥25公斤,将肥料与沟土充分拌匀,上覆表土6-7厘米。
移栽定植:
秋栽常在11-12月上旬,春栽可在3月份进行。栽前用铁铲从行间距苗20厘米处深挖起苗,尽量少伤肉质根,将交错一起的根系逐株分开。选用肉质根较粗并达到六根以上的壮苗。亩栽1000-1500株。如采用双行栽植则亩栽1500-2000株。其中白芦笋偏稀,绿芦笋偏密;大苗偏稀,小苗偏密,并注意将每一株苗的休眠芽头都朝向一边,便于田间管理和采收。栽苗后覆土6-7厘米,拍实浇水。
管理采收:定植后1-2年内为芦笋幼年期,一般还未进入开花结果年龄,也不能采笋。常规管理是施肥淋水除草松土。第三年进入成年期开始采笋。田间管理于早春开始,彻底拔除全田的杂草,清扫残枝落叶,并向根株浇施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400倍液。白芦笋栽培田应在2月到3月,培土后15-20天开始采笋。将行间的土壤培向芦笋行上,形成一条条土垄,垄高约23厘米,以使出笋长到18-20厘米高时尚未出土,可以采收白笋,绿芦笋栽培田不需培土。芦笋采收应在早晚进行。扒开出笋处表土,用铲刀从土下嫩茎的基部切取18厘米以上的嫩茎,挖笋后仍要将垄土填平。
芦笋应于采收初期在每一株丛中选留2-3根分开生长的健壮茎不采,任期自然生长。并在嫩茎上用25多菌灵、50%代森锰锌加水250-300倍涂刷其分枝以下部分,交替使用,每两周左右涂一次,直到茎秆老熟为止,留作母茎。在母茎高达80厘米左右时打顶,增强其抗倒伏能力。芦笋采收应每天或隔日进行,出笋高峰期每日早晚各采收一次。每年采收期持续90-120天,直到当地高温季节时才基本结束。
芦笋第一年采收,一般亩产仅有100-200公斤,以后逐年增加,高产每亩可达1000公斤以上,可连续采收10-15年,采收一结束,即应拔草培土,恢复原有畦面,并要要株丛左右两侧开穴点施化肥,氮、磷、钾三要素并重,一般亩施尿素20-25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氯化钾20-25公斤或复合肥50-60公斤。
入冬拔除地上部枯茎后,在距株丛30-45厘米的一侧行间开沟,亩施腐熟厩肥或粪肥等有机肥2500-3000公斤,每年施一侧,年年轮换。
防治病虫:主要病害有茎枯病和褐斑病,两者均属真菌性病害,多在多雨炎热天气发生,先在茎秆表面形成乳白色斑块或褐色狭长病斑,以后茎和拟叶发黄,拟叶脱落,严重时茎秆也会枯死。
以上病害防治方法是:在不采笋期间,每隔10-15天定期用25%的多菌灵加水400倍、5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加水800倍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防治方法是:在幼虫三龄前,用2.5%溴氰菊酯加水2000-2500倍喷雾。芦笋甲虫,也必须在发生初期用上述药剂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