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滨州市保护地辣椒生产发展迅速,但露地辣椒面积仍然很大。辣椒病害中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辣椒减产30%以上,同时降低品质,商品性差,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到辣椒的安全生产。笔者根据田间观察,介绍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1症状表现
辣椒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坏死型和蕨叶型两种。
花叶坏死型多发生在植株顶部嫩叶上,叶片呈现浓淡不匀、绿黄相间的花叶,叶片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卷曲皱缩,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小,表面花脸状,品质低劣,甚至造成植株枯死。
蕨叶型植株顶部幼叶细长,不易展开,严重时呈现螺旋状下卷,新生叶狭小、厚而硬,有的形同卷须,下部叶片卷曲成筒状,复叶节间变短,呈丛枝状,植株变矮,病果表面凹凸不平、变硬成畸形。
2发病原因
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所致,主要有黄瓜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CMV主要靠蚜虫传播,也可由机械传毒,在高温干旱时易发生和流行,尤其辣椒田间及四周杂草丛生、蚜虫量大时发病严重。TMV通过种子和土壤机械传播,由于TMV毒力强,传播方式广,发生更为普遍,尤其是重茬地,再施用含有病残体粪肥,发病早且重。
3综合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丰椒1号,德国3号,新丰5号、8号,福椒9号,湘研21号等品种对辣椒病毒病的抗耐性较好。
选种烫种选择饱满的种子,晒种2–3天。用50℃–55℃的温水烫种,在烫种时要不断搅拌,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浸种8–10小时。
选择育苗地、培养壮苗选择未种过茄果蔬菜的地块,施足有机肥,整成畦宽1–1.2m的半高畦,每平方米用种6–8g。苗期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壮苗有利于提早发棵,增强抗病能力。壮苗标准是茎秆粗壮,节间肥短,苗高15–20cm,具有12–13片真叶,茎粗0.6–0.8cm,叶色浓绿,叶片厚,已现蕾,须根多,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选地定植选择麦田地或轮作3–4年的菜地,地势较高、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首选用地。定植前要及时清理田园,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可在土壤中加施石灰,结合深翻,促使带毒病残体腐烂。带花蕾4月中下旬定植,做到合理密植。
3.2化学防治
种子消毒选择饱满的种子,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或0.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净药液催芽、播种。
注意早期防治蚜虫和飞虱蚜虫和飞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虫害,特别是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因蚜虫繁殖快,虫量大,尤其要注意及早防治。选用0.4%杀蚜素水剂200–400倍液,BT天霸800倍液、2%的好普600–8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每5–7天交替用药防治一次。在采收前最好使用无公害农药。
病毒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菌毒清2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在苗期或定植前后,每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3.3覆盖物防治在播种出苗和定植后,为了预防蚜虫和飞虱,要及时覆盖防虫网,可以减少因蚜虫和飞虱侵害而传播病毒病,有利于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定植后及时覆盖遮阳网,有利于减弱光照强度,防止高温、高湿。保证植株叶绿素不被破坏,起到防虫防病毒的作用。
3.4田间管理原则起垄栽培。定植后要促根发棵,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地温。盛果期要促秧攻果,平衡施肥,合理浇水。后期要保秧增收,及时除去植株下部的病叶、老叶,越夏后可剪去枯枝病秧或多余侧枝,有利于通风透光。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加强田间管理,有利于防治病毒病。
朱淑仙刘庆年(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局蔬菜办、植保站,256618;山东省博兴县博兴镇蔬菜办)
摘自:2002年第11期《中国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