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小毛茛、三散草等。
[概述]猫爪草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以块根供药用,具有解毒、散结的功能。主治瘰疬、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咽喉炎、疟疾等症。近年来中医临床用于试治癌肿,取得一定疗效。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广西、台湾等省区,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
[形态]多年生小草本。株高10-20厘米。块根数个簇生,内质,近纺缍形或球形,外皮黄褐色,断面黄白色,形似猫爪面得名。茎多分枝,无毛。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多为三出复叶;茎生叶无柄,较小,细裂成条形小裂片。花单生于茎端,与叶对生,花辨5,黄色,基部有蜜槽。聚合果球形,或瘦果状扁卵形,细小,顶端有短喙。花期3-4月,果期5-6月。
[习性]喜温暖气候和湿润、半荫蔽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多野生于水田边、田埂及湿草地上。稍而寒冷,地下块根露地能越冬。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人工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好。[繁殖]以块根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1、块根繁殖:1年生猫爪草植株,地下生有10多个簇生的块根。可于春、秋季采收时,挖起块根,大的提供商品,小的留作种用。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法,扩大繁殖系数。育苗前,先准备好苗床,施足基肥,整细耙平。然后,在畦面上按行距10-15厘米、株距5厘米左右挖穴,穴深3厘米,进行点播。播前,将选好的小块根,放入5-10ppm赤霉素(GA)溶液中浸种24小时,捞出冲洗去药液,与3-5倍的清洁湿润的细河砂拌和均匀,置木箱内层积砂藏20天左右。播时筛出种根,按大小分成两级,分别播种。每穴播入种根1个。播后,覆盖细肥土厚1厘米左右,畦面盖草,保温保湿,以利出苗。春播在3月下旬进行,当气温上升至15-25摄氏度时,半个月左右出苗;秋播在11月下旬,于翌春3-4月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加强管理,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一般1个种根能萌发小苗6-8株。育苗1亩可栽大田8-10亩。2、种子繁殖:于5-6月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脱粒,筛出种子,除净杂质,装入布袋置阴凉干燥外贮藏备用。秋播行距10-15厘米开浅沟条播。因种子细小,播时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撒入沟内,盖薄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浇水,畦面盖草,保温保湿,以利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进行耕除草、间苗和追肥,最后以株距5-7厘米定苗。春播的于当年秋后、秋播的于翌年春季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