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又称国兰,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它叶态绰约多姿,叶色终年常青,花朵高洁幽香,数千年来,素有“香祖”、“王者香”和“天下第一香”之称。在我国无论问谁,甚至从未见过国兰的人也都会说“兰花真香”。由此可见,国兰早就香透了中华各族人民的心。为此,中国兰花又美誉为国香。
中国兰花不仅以其幽香深受人们的厚爱,更以它立意坚贞并具有育人善化的功能而载誉千古。早在2000余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孔子赏兰于幽谷停车抚琴颂兰为“王者香”意在言志,他悟兰香可育人善化,留名言于后世。他在“家语”中云:“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又曰“与善人交,加入芝兰之室,久之不嗅其香,与之具化也。”孔子将中华民族审美的核心“善”添加进中国兰花,使之成为人们高尚理念的反映,同时又为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提高服务。这种人和兰相互应和升华的法则成了千百年来中国兰花欣赏的基本法则。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又将爱国的情操注入兰花,将兰花之美有机地转换成对祖国的爱。他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于《九歌—国殇》和《离骚》等诗篇中:“余滋兰九畹,村蕙百亩兮”“浴兰汤兮沐芳,纫秋兰以为佩”。屈原歌颂兰花其实是在歌颂祖国美、生活美、人品美、理想美。从此以后数千年里,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我国人民不断以两个文明的成果来灌浇和滋养中国兰花。以至中国兰花成了中华民族爱美向善求真的结晶,中国兰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结晶之花,是哲理之花,理应尊为国花。
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郭沫若先生在《OE索隐》一文中也写道:“中国兰,认真说是应该尊称为国花的。种类之多、香韵之秀逸实在是世界之冠。”确实在花卉世界里群芳园里没有一种花卉可以同国兰的幽香比拟。中国兰花的香味清逸高雅毫无脂粉气,更能随风飘溢。一兰在屋满室生香,闻之去烦荡浊,给人有安神舒心的感觉。我国人民称兰香为“幽香”更颂其为“国香”。早在宋朝就有人解释中国兰花“国香”一词的含义:“士之才盖国者为国士,香盖从卉者为国香。”众芳国里,香无敌的中国兰早已在我国人民的心中定为国花了。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都有兰,人们将友谊美称为“义结金兰”文章写的好称为“兰章”,舞蹈和戏曲表现中美妙的手势名为“兰花手”,中国绘画中飘逸有姿的线条称“兰叶描”,甚至人们将40余种不是兰花的花卉如:白玉兰、君子兰、紫罗兰、米兰、佩兰、木兰等等均安上了兰的美名。数千年里,我国人民生儿育女以兰取名的多到不知其数。人们为巾帼英雄取名为“花木兰”,《孔雀东南飞》中创造的古代贤良淑女典范又取名为“芝兰”,更有革命英雄儿女刘胡兰。可见中国兰花早已成了我国人民生活中寄予美好理想和殷切期望的国腾。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兰花则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图腾。中国兰花作为国花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兰花种类之多和花形之丰富实在是居世界之冠的。凭心而论也应该选其为国花的。新年伊始元旦为首,云南产的“大雪素”和“小雪素”绽放,为此人们又称其为“元旦兰”。春节,是中国人的过年,辞旧岁迎新年,我国台湾以及南方诸省产的“墨兰”在此时竟芳,因花开于新岁,人们称其为“报岁兰”。初春之时四川特产“春剑”兰飘香于天府,继之“春兰”开遍神州香逸大江南北。暮春“送春兰”送春归去。初夏“九华兰”繁华迎夏至。夏日炎炎“四季兰”吐芳。秋风送爽“秋兰”绿叶素花更幽香。冬季里百花凋零,“寒兰”却万紫千红傲岸迎霜雪。试问,我国传统名花有哪一种能四季飘香,月月开花美神州呢唯有中国兰花。因此,唯有定中国兰花为国花最合适。
有人说:“牡丹花最华丽富贵,当为百花之王。可以评为国花。”其实,中国兰花园艺品种里有的是“牡丹花艺”而且比牡丹花更娇艳丰满,并四季可开花,并飘香海峡两岸。有人说:“梅花好,忠贞不移有骨气,具有民族精神可为国花。”殊不知中国兰花里多的是“梅瓣花艺品种,有历经数百年香飘芳邻的“宋梅”,有“红梅”、“绿梅”、“黄梅”、“素梅”、“雪梅”、“墨梅”更有“双喜梅”和“五彩梅”可以说应有尽有,论“梅花”中国兰花中有数百品“梅瓣花艺”。古人早有评论;“梅有花而无叶,唯兰兼有之。”兰花胜梅一筹矣。亦有人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宽容而祥和可以考虑为国花。”荷花亭亭玉立以并蒂为贵又以碧莲为珍。中国兰花中“真荷花”也不少。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人们就在中国兰花中选出“碧玉莲”、“金荷花”及“雪荷”等优秀品种。论花形和花品兰中之荷花更端正祥和,而且一杆花开10余朵,神韵轩昂,香气远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泰民安,各民族团结祥和太平盛世。中国兰花里选出的“荷瓣花艺”名品更多,春兰中荷花珍品“绿云”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兰花有春天开花的荷,当然会有夏季的荷花,更有秋季和冬天盛开的荷,中国兰花里的“荷花”才是称得上四季祥和。
牡丹真富贵,虽也因违武则天之意充军洛阳,算有点骨气吧。然而真要与梅化比坚贞就少点傲骨了。梅花够坚贞,然而又太孤高少了点荷花的宽容与祥和。兼有牡丹、梅花、荷花三者优点又无其欠缺者,唯有中国兰花。再说牡丹、梅花、荷花、难进千家万户养,尤其是现代社会里高楼林立有几家能莳牡丹、栽梅花、养荷花呢还是中国兰花好,寸径之盆就可以莳兰,养于阳台更可以安置于厅室。在兰花中,四季可赏牡丹花虽花朵略小巧,小富小贵真小康。兰花里常有梅花香更有绿叶配,坚定信念搞“四化”。室内养兰可以天天看荷花,和和睦睦真宽容。由此看来,你说国花该评谁。
说到这份上,该说说中国兰花为什么能如此好了其实很简单,说透了:“中国兰花是以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为欣赏标准的,它又以华夏文化艺术为底蕴的,可以融入世间万物之美,它又以数千年华夏文明为内涵,因此文化艺术的沉积层特别深厚。中国兰花不仅包容了牡丹、梅花和荷花的美,它还包容了水仙花的清韵秀丽,菊花的高洁脱俗。中国兰花中确实有形似水仙和菊的花艺品种。而且花形和花色之美竟还胜过水仙与菊花。菊与水仙亦是我国传统名花,然而均为季节性应时之花卉,花期时供赏一时,花期一过即弃。中国兰花却全无此缺憾,它纳百花之美于一花,集众香而幽芳。为此,古诗咏兰曰:“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中国兰花的包容度几乎是无量的。
人们还将竹子的高风亮节,柳的志远与随处而安,蝴蝶的多姿多彩,狮子的雄伟和吉庆均溶入了兰花,并将百美之美提升为人品美和人格美,列“素心兰”为最高品颂纯洁无私的高尚人品,扬中华民族以善为本的优秀品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明之花处处开放,人们又不断将我国文明建设的胜利之花融入兰花,以此来展现时代的风貌,飘溢“三个代表”光辉理论的芳香。中国兰花正是以其博大的包容度,数千年来,不断丰富其欣赏的内涵又不断提高育人善化的魅力。我们认为唯有欣赏内容能与时俱进的花卉方能评为我国的国花。若以次标准来评选,我们的传统名花中唯中国兰花莫属了。
经济是基础,评国花也应该考虑其经济性。牡丹花虽象征富贵,且不说其难以在千家万户养殖,就是种牡丹花因经济效益太低而难以求富贵。栽梅花加上可收梅子吧,养荷花也可以收莲子和藕吧,多大的园子硕大的池塘又有多少经济效益呢养菊花只够水钱,养水仙唯福建漳州一地可行,均难使千家万户致富。中国兰花则是文化附加值最高,经济价值最高的花卉。至今花卉世界中还没有一种花卉可以同中国兰花比价位。中国兰花里有许多1100多万人民币一苗的珍品,人们称其为活的文物和绿色珍珠。人们会问,有人买否,谁要呢回答是,供不应求。中国兰花中更有从110000元人民币间数千个级别的系列品种,社会的需求量更大。我国台湾省每年出口到韩国和日本去的中国兰花超过30亿新台币。我国内地兰花的外销每年也多达数亿人民币。这中间尚未包括中国兰花精品珍种的外销额。中国兰花内需的数量更大。2003年春季,13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在云南大理自治州举办,展期短短35天,兰花的成交额达到数亿人民币。又如,四川马边仅山区小县城,初春时该县举办兰展,在2天时间里就销售兰花200多万元。这对山区农户来说是一笔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此,当地农民称兰花为:“致富草和幸福花”确实兰花是山区民众致富的又一条新路子。中国兰花可以在阳台上栽,屋顶、天井和室内均可以养,占据空间小,一平方米就可养兰10盆左右,每年的增长率一般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每盆兰花以上千元计,年增长为500元,养兰十余盆轻松悠闲却又可以每年收入超过5000余元。中国兰花里的许多精品珍种每苗的价格更高达数千元至数万元人民币,若栽养10余盆年收入就可观了。为此,近20余年来,我国已有上百万人爱兰养兰,有许多山区农民和城市下岗工人养兰而发家的致富。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特区的800多个市、县开展了爱兰养兰活动。其中包括港、澳、台在内20多个省和特区成立了兰花协会。有500多个市县成立了兰花协会、中国兰花研究会、兰花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我国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中国兰花协会和中国兰花学会。人们渐渐认识了中国兰花的经济性和文化性。充分发挥这两个特性,可以将中国兰花拓展为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精致农业。我国的台湾以及广东省、四川成都地区的郫县、温江、彭州、都江堰、乐山市、宜宾市和德阳市等,云南昆明和大理自治州等,江浙沪地区的无锡、宜兴市、温州市和永嘉县等地已将中国兰花作为产业来发展并均已初具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鼓舞人心。我国18个省或自治区有丰富的中国兰花资源,东方兰花百分之九十五的资源在我国,中华兰文化的渊源又在我国,它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十分珍贵的无形资产。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好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宝贝,继承和发展好中华兰文化遗产定能造福于人民,添美于世界。由此可见中国兰花的经济性也是百花之冠的。评国花,经济效益也是必须考核的标准,中国兰花评为国花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国传统卉里唯兰花最具民族性。哲人说“愈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中国兰花之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它以其高雅的芳香飘传着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在建园与养赏国兰的实践中深有体悟。为此,写此习作算是一份倡议书吧意在抛砖引玉,更盼求得共鸣,为选中国兰花为国花尽一点力。
(记者廖家发、丁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