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价值
人参又称棒锤、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地精、孩儿参等。随着森林地破坏,野山参资源也遭到了严重地破坏.人工地种参约有300多年地历史,近年来,发展览很快。人参是一种非常重要地名贵中药材,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很大。
(1)名贵中药材 人参是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根黄色或白色,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可供药用。人参是一种名贵药材,被誉为“百草之王”,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等功效,用于劳伤虚损、久病气虚、神经衰弱、肾虚阳萎、贫血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2)高级营养品人参全身都是宝,用人参茎叶可提取皂甙,制成人参胶囊。同时,用人参叶可制成人参茶,饮用有兴奋作用,能益气健脑。人参花是很难得地药材和滋补品,用人参花制成地花茶和参花晶是高级营养品。参花晶是以人参花和白糖为原材料制成地。播种剩余地果肉汁液,可制成人参果汁,人参果汁冲剂和人参果汁膏,还可以酿造人参果露酒和人参皂甙。在人参加工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副产品,如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具有很高地经济价值。利用人参露可制成多种化妆品和补养品,如人参雪花膏、人参健肤膏、人参晚霜、人参露酒等。
(3)种参经济效益高据考查,简易棚种参3年收获1次,每平方米产鲜参1.17kg,价值30多元;4—5?年生地产参籽0.336kg,价值13多元,合计44元左右,比种玉米、高粮高30多倍。
(4)重要出口物质人参是我国地重要出口商品,其出口量逐年增长,价格也在不断提高。
2 分布人参原生长于我国东北、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原始密林中,以我国地产量最多。随着森林地破坏,人参资源越来越少,现在已经少见,已经被我国列为保护植物,不允许采挖。现在主要是栽种培养地人参,称为“园参”。主要产地是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而河北、山西省也有少量栽种培养,其中长白山人参最为驰名。
3 对生长环境条件地确要求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地药用植物,既怕积水,又不耐干旱,忌强光直射,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土壤人参对土壤地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地沙壤,森林腐殖土最好,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但碱性土壤不宜栽种栽培。
(2)水分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当土壤湿度超过分60%,就会造成土壤中地空气不足,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会造成人参根系水分扩散,使人参须根干枯,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秋季保持在40%—50%为易,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光照人参是喜阴植物,喜散射弱光,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植物矮小,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植株细高,叶片薄而浓绿,生长正常。所以,在人参栽种培养时,应进行遮荫,调节透光度,避免强光直射,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温度人参怕高温,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以平均气温在于15—20℃为宜,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地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但最怕早春地“缓阳冻”(即气温忽高忽低,地表一冻一化现象),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1—2年生地要求稳定在12℃以上,生长期最适宜地温度20—25℃,在36℃以上地烈日下,叶子焦枯;低于—6℃,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肥料人参喜肥,又怕不腐熟肥。喜地是有机肥和无机肥,怕地是施未腐熟地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4 品种
(1)野人参野人参叫”野山参“。人工栽种培养地叫“园参”。将野山参幼苗移到田间,或将园参幼苗移到野外长成地人参,叫做“移山参”
(2)栽种培养品种 主要栽种培养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其特点是:大马牙主根粗短,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二马牙主根较细长,产量比大马牙稍低。圆臂圆芦和线芦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5
栽种培养技术
5.1选地整地
5.1.1林地栽参
(1)选地 选择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林或长有阔叶树地混交林、灌木林栽种栽培人参,老参地或撩荒地也可开垦利用。土壤应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以森林灰化土,活黄土及花岗岩风化土为佳,而灰泡土、碱性土不宜种参。山地宜向阳,坡度在10—35度。
(2)清理场地 立秋前后砍倒小杂树,刨出树根,割净杂草,挑出荫棚用材。树枝、柴草,干后,用火烧掉,可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增施钾、磷肥。
(3)整地用土填实树坑,按畦地方向把腐殖质层翻起扣放。随后打细土块、拣出石块、树根及金针虫等害虫,再进行第2次翻地。树根一定要清理干净。当年翻地整地,当年便可种参。但最好在种参前1年翻地,让土壤闲置1年;或当年春末夏初翻地,临下种再进行细致地整地。
(4)土壤消毒 播前每平方米用75%硝基苯和50%敌菌灵各7g进行土壤消毒。
(5)作畦 坡地多为顺山作畦。应根据地势选择适宜地“窗口”(参棚高地一面所面向地方向)。北京地区多用北坡;寒冷地区适于东坡。西北坡稍差,南坡不用。山坡地势复杂,可先设一畦位,搭小荫棚试验后,再确定畦地走向。然后作畦:高度15—33cm,宽度1—1.3m,长度随地势而定,一般为20—30m。畦间留1—2.7m作业道,以便作业和通风透光。畦面中间略高,两边稍低。同时要挖排水沟和出水口。沟深与畦底平,宽度视雨量多少而定。
5.1.2农田栽参[word1] 农田栽参改变了伐林种参地传统方法。这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同时也减轻劳动强度。农田栽参,参地色泽好、浆足,人参有效成分高。其具体栽植方法是:
(1)选地 前茬不宜为根茎作物,而以玉米、大豆、苏子、苜蓿、紫穗槐等作物为好。ph5.5—6.5沙质壤土或壤土适于种参。
(2)施肥改土 栽种前,翻耕2—3次,促使土壤风化,并将草木灰和充分腐熟地鹿肥、猪肥、羊粪砸碎,用粗筛筛一遍,施入土中,混匀耙细,每平方米用肥20—30kg。
黏性土质应适量掺入细沙,改良土壤通气性。土壤消毒、整地、作床等与林地栽参相同。
5.2 播种育苗
用种子繁殖,4—5年生人参,花序有40—50朵小花,自边缘向内逐步对外部游客开放,因而种子成熟期不同,胚地生长发育差异很大。因此,虽然人参采种后可直接播种,但为了出齐苗,快出苗,出好苗,要进行疏花选种和种子处理。
5.2.1疏花选种
应选择粗壮、抗逆性强、结籽多、无病虫害地植株,花期时去掉花序内缘和外部地小花,留中间生长整齐健壮地小花25—30朵做种。
7月中旬—8月中旬,采收深红色成熟果实,搓去果皮,用水漂去不成熟地种子和杂质,挑选色白、粒大、饱满、无病斑地做种。在气候温暖地区,可随采随种当年地种子,但气候比较寒冷地区,第2年很难出苗,一般多在第3年出苗。因此,这些地区多在6月份播种上年采收地种子,播前应进行催芽。
5.2.2催芽
(1)室外催芽法 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方,挖22cm左右深地平底土坑,长宽视种子地多少而定,坑内放一个无底地木箱,或在土坑地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沟后,将干种子用室温水浸泡24—48小时,取出,适量浇水,与2—3倍地河沙混拌均匀,倒入坑内覆盖15cm厚地土,如瓦背形,再盖一层苇帘,或搭遮荫棚,防止曝晒和雨水冲淋。温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并适当加水。2—3月后种子裂口,便可播种。
(2)室内催芽法 处理方法与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地是将种子放入有底木箱,以便搬动。经2月左右,种子裂口,便可播种。
5.2.3种子消毒
播前,用10%地蒜汁侵泡种子12小时;或用1%福尔马林液侵泡10分钟;用多菌灵500倍液侵泡2小时;用波尔多液侵泡15分钟,清水洗净。波尔多液配制方法是,按硫酸铜1kg、生石灰1kg、水120kg地比例配制成地蓝色药液。先用少量水把石灰化成石灰乳,再缓缓倒入硫酸铜溶液,不断搅拌即成。随配随用,用时搅匀。
5.2.4播种时间
(1)春播 4月中旬至6月上旬播种经催芽地种子。
(2)夏播 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地种子。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
(3)秋播 9月至上冻前播种催芽地种子。
5.2.5播种方法
(1)撒播 开沟4cm深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入,上覆细土填平,每平方米用种20—25g。
(2)条播 在畦面横向开沟,播幅6cm,播距10—14cm,覆土3—4cm,每平方米用种20—25g。
(3)点播 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每穴下1—2粒种子,覆土4cm,每平方米用种15—20g。
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夏秋点播应覆盖玉米秸或稻草,再压10—15cm地土。
5.2.6移栽
(1)年限 多采用2种方法:第一,3年生移栽,4年生收获;第二,2年生移栽,6年生收获。
(2)时间 秋天至上冻前移栽。具体时间,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使避过高温,又躲果寒流。因为气温高时,种栽容易萌动,感病;而突遇降温,又易冻伤,造成缺苗。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芽苞尚未萌冻时移栽。移栽前半月浇灌参床。但春季气温较高、风大、土壤干燥,越冬芽易受损伤,故多不采用。
(3)方法 小心地刨起参苗,装入木箱,防止风吹日晒。选无病虫害地健壮参苗,分为大、中、小3种移栽。如不同规格参苗混栽,大苗会防碍小苗生长,造成减产。栽前,苗根用1:1:120波尔多液侵泡10分钟,或用50%地多菌灵500倍液侵泡15分钟。
山坡地从下往上栽种,用拨土板横畦开沟,深6—7cm,沟底要平,参苗平放沟内,使头朝向下坡方向,根不要弯曲。
平地种参与山坡地栽种相似,多采用斜栽,即将参苗倾斜30—45度栽于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根据移栽年限、参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5.3田间管理
(1)撤出防寒土 解冻后,越冬芽萌动时,搂去防寒草和上面地盖土,再用耙或二齿搂松表土,平推平拖,不要碰伤根部和芽苞。
(2)架设荫棚 出苗前要搭好荫棚。荫棚高度,应根据气候高低、植株大小,灵活掌握。1—3年生地小苗,前檐立柱地上部分为80—100cm,后檐立柱为70-80cm;4—6年生地,前檐立柱为100—110cm,后檐立柱为80-90cm,另50cm埋入土中。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使棚顶形成一定地坡度。参棚要牢固,风刮不倒。出苗达2/3时,要盖好房顶。一般架设双透棚(又称简易棚),即用高粱秆或芦苇、荆芭、树条等编制而成,其优点是节约原材料、产量高、品质好。也可架设全荫棚,即在顶棚盖草帘、芦苇帘,使棚顶不透光。
(3)摘蕾 为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参根积累更多地有效地成分,要及时摘去全部花蕾。将花蕾运回加工。
(4)松土除草 每年松土除草3—4次。首次与撤除防寒草同时进行。
(5)培土 人参向阳性强,畦边植株向外生长,伸出荫棚,被日晒雨淋,易引起病害,甚至死亡。故应将其推回荫棚里,培土压实。
(6)防旱排涝 人参怕旱,又怕涝。因此,应根据雨量和土壤湿度,适时排涝。天旱时,早晚用喷壶向畦面洒水,或开沟灌水,浇至土壤攥成团,撒开即散。春季缺水影响全年生长发育,而秋旱又影响参根积累养分。所以,要及时进行春灌秋灌,并进行保墒。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雨水冲积参畦,造成土壤过湿,通气不良。
(7)施肥 5月上旬苗出齐后,结合松土开沟施入充分腐熟地粪肥、炕洞土等,每平方米施2.5—4kg,覆土盖平。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以防烧须根。也可根外追肥2%地磷肥:用过磷酸钙1kg,加水5kg,侵泡24小时,滤去沉渣,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地清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将配成地肥液喷在叶面上,每年喷2—3次。此外,可施“5406菌肥”。“5406菌肥”由10份腐殖土加1份豆饼粉,接菌种堆制而成,能增加土壤中地速效磷。
(8)补苗 秋天补上缺苗。因病害而缺苗地,经土壤消毒后再补。
(9)越冬防寒 上冻前,畦面要盖草、压土;入春突遇降温,而参苗尚未出土,也应盖草防寒。参地周围,特别是挡风地块,还应架设防风障。此外,要及时排除雪水,以免侵害参根,导致烂根死亡。
6 病虫害预防治理
6.1主要病害与预防治理
6.1.1立枯病
(1)危害 又称“折腰病”,是人参苗期地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地下茎部,严重时造成参苗大片死亡。
(2)症状 危害处颜色变淡,呈黄褐色,染病部位组织软化失水变细,产生绞缢症状,有地萎蔫倒状,有地立枯而死。同时,大部分幼苗开始腐烂。
(3)发病条件 病菌以原菌体或菌核在土壤中地病残体组织越冬,翌春土壤温度适宜时,开始萌发侵染植株,逐渐向四周蔓延。此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在低温条件下,极易发生。一般6月上旬至中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盛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
(4)预防治理方法 第一,加强田间管理,勤松土,提高参床土温;第二,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第三,用70%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或多菌灵400倍液浇灌病区,灌药后立即用清水洗参叶,以防引起病害;播种前,在畦面喷洒200倍液五氯硝基苯,用量每平方米为20kg。
6.1.2黑斑病
(1)危害 又称斑点病,为害人参整个植株。发病以叶片为主,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地病害之一,造成人参减产,收不到种子。
(2)症状 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部,其次发生在茎、花轴、花梗和果实上。被害叶片初期有近圆形或不规则地水侵状斑点,逐渐扩大呈暗褐色大斑,后期斑点中部变黄褐色,干枯易破裂。病斑逐渐扩展览到整个叶片,使叶片枯死。茎上叶斑初期椭圆形,黄褐色,以后向上下伸展览,中间凹陷变黑,其上面生一层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致使茎秆倒伏,俗称“疤拉杆子”。果实受害时,表面产生褐色斑点,果实干瘪,俗称“吊杆子”。
(3)发病条件 人参黑斑病,一般6月初开始发生,6月中旬至7月下旬发生较重,8月下旬基本停止。多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地天气,该病极易流行。病原菌活动最适宜地温度18—25℃,气候干燥病较轻。
(4)预防治理方法 第一,及时摘掉病叶,拔除病株,集中消毁;第二,入夏后适时挂帘,调节阳光,减轻病害;第三,选留无病种子;第四,种参消毒。用1%福尔马林溶液侵泡种参10分钟,然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参地残液;第五,人参展览叶期喷施50%多灵菌1000倍液,或喷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
上述药物要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阴雨天缩短喷药时间间隔。喷药后如遇雨,则雨停后再喷。高温干旱不宜喷波尔多液。
6.1.3疫病
(1)危害 又称湿腐病、“搭拉手巾病”,是人参成株期地严重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成度地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地减产。
(2)症状 多为害4—6年生人参叶、茎、根,叶片受害后,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大斑,生病地茎和叶柄呈现暗绿色凹陷长斑。根部染病后,逐渐软化腐烂,呈黄褐色,有腥臭味,根内可见黄褐色花纹,根皮也容易剥脱。病株地叶片形似被热水烫过而凋萎下垂,以致整株枯萎死掉。
(3)发生条件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7—8月间,气温高,雨水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参床通风透光不好,疫病极易流行。高温连雨天气发病极为猖獗。
(4)预防治理方法第一,随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第二,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通风透光,雨季深挖排水沟,极时排水防涝;第三,发病出期,每隔7—10天,喷1次1:1:120波尔多液,或喷2—3次敌克松500—1000倍液,代森铵800—1000倍液。阴雨天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6.1.4 锈腐病
(1)危害又称烂根病、红锈病,主要为害根部、苞和茎基部。锈病发生比较普遍。从幼苗到各年生地,从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是一种难以解决地病害之一。
(2)症状锈腐病主要侵染地下部根茎、芽苞和根。感病组织呈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或融合呈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地锈色病斑,与健康部位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并深入内部组织,导致干病或进而引起复杂地软病;地上部分最终表现植株矮小,叶片不展览,叶片上出现红色或黄褐色斑点,以致全部变红而枯萎死亡。
(3)发病规律锈腐病除结冻外,全年都有发生。一般于5月初开始感染,6—7月是发病盛期。土壤湿度大,腐殖层深厚,参龄越大发病越严重。
(4)预防治理方法第一,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第二,水旱轮作,栽种前用水淹地;第三,拔除病株,挖出病土,每穴撒生石灰30—60g消毒,再回填新土;第四,雨季及时排水防涝;第五,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第六栽参时,用65%代森锌100倍液侵根10分钟。
6.1.5菌核病
(1)危害该病主要为害人参根部,多发生在低洼地,阴坡或山下坡湿度大地块。
(2)病症主要发生于4年生以上地参根,为害芽苞、根及根茎部位。根部感染后,内部呈软腐状,外部初期生少许白色绒状菌丝体,以后形成不规则地黑色鼠粪状菌核。后期内部组织腐败消失,只剩下外皮。该病蔓延极快,很难早识别,前期地上部分几乎和健康参株一样,当植株表现枯萎时,参根早已腐烂不堪了。
(3)发病条件 该病在土壤解冻前到出苗期间为发病盛期,6月分以后基本停止。主要是春秋季低温多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透气性差时易发生病。蔓延后可造成人参成片死亡。
(4)预防治理方法第一,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地块栽参,挖好水沟,防止桃花水,提早松土;第二,出苗前用1%地硫酸铜溶液进行床面消毒;移栽地每平方米施用10—15g菌核利或多菌灵进行消毒;第三,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对病穴进行消毒;第四,可参照锈腐病预防治理方法。
6.1.6红皮病
(1)危害又称水锈病,主要为害人参根皮。
(2)病症感病地人参,根皮变成黄褐色,表皮变厚变硬,轻者可逐渐恢复,重者表皮有裂纹,须根枯死,茎叶萎蔫,根随之腐烂。
(3)发病条件地势低洼积水,土壤板结,二价铁锰含量较高,是发病地重要原因。
(4)预防治理方法第一,种参当年早春或提前1年翻耕晒垡,使土壤充分腐化,增强通透性,使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第二,将黑土层下地活黄土翻上混匀,或在黑腐殖土中掺入1/4或1/3活黄土;第三,低洼地做高床,注意排水;第四,勤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6.1.7炭疽病
(1)危害主要为害人参幼苗和成株叶部。一般新参区较轻,老参区较重。
(2)病症炭疽病主要感染叶,其次是茎、果实。病斑初期在叶上表现小圆形暗绿色斑点,逐渐扩大。斑点边缘明显呈黄褐色,中间黄白色,且薄而透明,易碎成洞。病斑多呈小型,直径2—5mm,最大可达15—20mm。严重病叶斑点多而密集。叶片常连叶柄从植株上脱落。炭疽病严重时,可使植株上地叶片全部脱落,植株瘦弱,不能正常生长。
(3)发病条件该病全年皆可发生,以7—8月表现严重。多雨和空气湿度大地季节,有利炭疽病地发生和蔓延。最适温度为25℃,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10℃以上,秋季温度降到10℃以下停止发生蔓延。
(4)预防治理方法第一,选用无病种子,播前进行消毒,用1%福尔马林液,侵种10—1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或催芽;第二,下防寒土以后,用1%硫酸铜或50%多菌灵200倍液,进行床面消毒;第三,采取插花、挂帘,调解透光度,防止参棚漏雨,迎风口设风障等,均能降低人参感病率;第四,用药剂预防治理,其方法可参照斑点病预防治理法。
6.2主要虫害与预防治理
6.2.1金针虫
(1)危害又称叩头虫。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较为多见。春季幼虫咬食根部和嫩茎,使植株倒伏而死。
(2)生活习性解冻后4月份,金针虫开始活动。一般低洼、潮湿、土壤肥沃地块较多。在床土温度8—10℃时活动为盛期,幼虫能水平、垂直移动,咬食茎和参根,引起参株枯萎和死亡。
(3)预防治理方法第一,在整地做床时,用辛硫酸磷乳油700倍液浇灌,进行土壤消毒。也可用0.05%或0.1%敌百虫粉剂配成毒土药杀,或灌注敌百虫液700—1000倍液;第二,毒饵诱杀。出苗后发现害虫为害时,将谷子煮到半熟,捞出稍凉干,然后拌入5%红矾撒入床面诱杀;第三,用黑光灯、马灯或电灯诱杀成虫,灯下放置容器,盛水,滴少量煤油;第四,用种子量地1/1000,加75%辛硫磷乳油拌种;第五,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酸700倍液,灌受虫害地植株根部;第六,麦麸5kg炒香后,拌入50g氯丹乳油,再加适量地水,制成毒饵,傍晚撒到害虫出没地畦面诱杀。
6.2.2蝼蛄
(1)危害又称地拉蛄、土狗,主要为害人参苗,若虫、成虫咬断参苗。
(2)生活习性 4月下旬床土化冻后,成虫开始活动,5—6月是活动盛期。成虫白天潜伏在土中,夜间出来,咬食参根和幼茎,并在7月参床内钻成许多孔道,使参苗与土壤分离枯萎死亡,一般低洼多湿,土壤肥沃地块发生较重。
(3)预防治理方法第一,使用腐熟地农家肥作基肥;第二,低洼潮湿和新开垦荒地及伐林地,要做好土壤处理,使用隔年土播种栽参。每平方米用烧熟地苏子150g,稍凉干,拌2克敌百虫撒入土壤中,然后播种或移栽;第三,毒饵诱杀。用烧熟地麦麸5kg,加水5kg,加1.5%地1605粉1kg或克氯丹乳油50g充分拌匀,下午4—5点钟后,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入畦内,其诱杀率较高。
6.2.3蛴螬
(1)危害又称百地蚕,是金龟子幼虫,主要为害人参幼苗和参根。
(2)生活习性幼虫6月中旬开始活动,在土壤中咬食参根和幼茎,造成严重地缺苗断条。7月以后,潜入地下化蛹。
(3)预防治理方法第一,用敌百虫粉,每平方米施10—15g,与30倍细土拌匀,撒在表面,然后倒细做床;第二,出苗后严重时,可灌注敌百虫700—1000倍液,杀害率很高。
6.2.4 地老虎
(1)危害又称切根虫、截虫,分布较广,食性杂。为害人参地常见地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种。幼虫为害参茎和参根,常将嫩茎从地面3cm左右高处咬断,并继续转株为害,造成严重缺苗断条现象。
(2)生活习性幼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昼伏夜出活动咬食参苗。低洼地块发生较重。
(3)预防治理方法第一,毒土杀害。用2.5%敌百虫粉剂1公斤,加细土地15kg,均匀地混合制成毒土,下午4点钟撒入人参行间,杀害结果很好;第二,毒饵诱杀,把炒熟地豆饼2kg,加2.5%敌百虫剂1kg,加水适当拌匀,一小撮一小撮地撒入参行间,杀害率可达90%以上。
6.3鼠害与预防治理
6.3.1田鼠
(1)危害又称黄鼠、灰鼠。早春参床化冻后,在参床内倒洞咬参根;有地在播种地内挖洞做窝,寻食床内地参粒,年年造成缺苗断条。人参果实成熟时,嗑食大量地种子,而且盗窃大量地参果。
(2)捕杀方法第一,早春积雪融化时,饥饿一冬地冬田鼠,见到食物大量吞食,可借此机会投放毒饵诱杀。用5kg新蒸煮地玉米面饼子,切成薄片用油煎好,然后掺拌250g磷化锌放在参床边诱杀;或者用炒熟地玉米面或豆饼15kg,100g红矾,拌匀加点水,一小撮一小撮地放在参地周围或作业道上诱杀田鼠。也可用0.05%—0.1%敌鼠钠盐,或0.05%地杀鼠灵毒饵,放在鼠洞或田边诱杀。
6.3.2 花鼠
(1)危害又称花黎棒子,有时花鼠成群结队地活动在参床周围。当人参果实刚刚形成,花鼠就开始嗑食,到人参种子成熟时,会把参园地参籽全部吃光。
(2)捕杀方法第一,在参周围挖出2m宽地空带,当参果形成前,在穴带上撒上带有刺激味地药剂,使鼠闻味而远离参园;第二,采用田鼠诱杀方法放毒铒诱杀;第三,用少量酒类引鼠,用鼠夹子、压拍子或沙抢捕杀。
6.3.3鼹鼠
(1)危害又称瞎耗子,往往在参床内窜成许多洞,挖起一串串土堆,破坏参床,切断参根。
(2)捕杀方法第一,在通道处放一小罐,罐口与通道保持同一平面,将罐口用硬纸封好,上面覆上少量细土,伪装成和通道一样,当鼹鼠行至罐口上,便坠落到罐中,以便捕杀;第二,在迎风一面扒开鼠洞,让风吹入洞内,洞口上方插上木棍标记,当鼹鼠回来堵洞口时,插铁锹堵住退路捕杀;第三,将大葱白破对外部游客开放入一定地磷化锌,再合上用葱叶缠好放入洞内,然后用土封好洞门,即可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