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地上部植株后期发生萎蔫状。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呈桔黄色、萎垂、反卷,叶片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的界限不明显。病害由基部向上发展,茎基部和地下根茎后稍变软,呈褐色水渍状。纵剖茎基部及根茎,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浓溢出。随着病害发展,病株的根茎、茎的髓部和皮层也受浸染而变色,最后根茎和茎基变褐腐烂,腐烂组织无特殊臭味。腐烂后期,由于土壤中其它细菌浸染而发生恶臭。病植发展到后期,地上部凋萎枯死,且易从腐烂的茎基部折断而倒下。
病原及发病规律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假单孢杆菌属中的青枯假单孢杆浸染引起。病原细菌在姜根茎内或土壤中越冬,新姜区主要浸染来源为带病种姜,老姜区则土壤内病菌和带病种姜都是重要的浸染来源。带病的姜苗发病后,成为田间发病中心病株,靠雨水、灌溉水和地下害虫进行传播蔓延。病菌由根茎部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使全株枯萎。高温多湿或时晴时雨的天气发病严重,特别是土温变化激烈利于本病发生流行。此外,降雨迟早和降雨量大小对发病也有影响,特别是6–9月份,每降大雨后一周左右,田间即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种植地块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多中耕锄草和偏施氮肥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可选用抗病力较强的广东细肉姜、义乌首姜、临平小型姜、新昌小型竹边姜、浙江铁杆青姜等良种种植。
2、选无病种姜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无病种姜,并进行种姜处理,栽于未栽过生姜的田块内培育种姜,可以明显地减轻病害。
3、严格实行轮作换茬。栽姜田块要轮作倒茬3–4年以上。选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最好与葱蒜、韭菜作物换茬,不能与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花生、芝麻等换茬。
4、种姜消毒。种姜催芽前可用1:100倍的40%福尔马林(甲醛)液浸6:1、时,或用1:1500倍的80%抗菌剂402浸3小时闷9时。
5、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防止重氮肥轻磷钾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并重,施足底肥,辅以追肥,严禁施用未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亩施纯氮15–17.5公斤,纯磷7.5公斤,纯钾20公斤(或菜籽饼100公斤),腐熟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集中烧毁,病穴内施加石灰或20%石灰乳。
6、适时施药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土壤浇灌,可用20%施宝灵悬浮剂3000倍液,或500倍的代林铵液,或400倍20%的叶枯宁(川化018)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穴灌药0.5–1.0公斤,也可用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20%施宝灵2000倍液,或20%叶枯宁1000倍液喷施,亩用药液60–75公斤,隔10–15天一次,共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