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为大家系统地介绍了观赏植物缺铁性黄化病的识别与防治,许多朋友来电来函询问:“除了缺铁引起的黄化病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观赏植物‘黄化’,应如何识别与防治?”应读者要求,本期我们再请本刊编委胡一民先生对缺铁牲黄化病与其它因素引起的黄化病,奶缺其它元素“黄化”、营养失衡“黄化”、恶劣环境条件诱发“黄化”、病害“黄化”、虫害“黄化”的异同作一对比分析。
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花木,除了因缺铁引起植株黄化外,由于其它原因的诱发,也会导致植株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黄化。如由于虫害引起的“虫黄”、病害引起的“病黄”、缺肥引起的“肥黄”、干旱引起的“旱黄”、积水引起的“涝黄”等等。
1、缺其它元素“黄化”的症状
(1)缺镁黄化
缺镁引起的黄化表现为:与缺铁症相反,它是先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褪绿,出现黄化,逐渐由下向上部叶片蔓延,最初叶脉保持绿色,及至叶肉变黄(这一点与缺铁相似);不久后,下部叶片变褐枯死,有的脱落;同时枝条细长且脆,根系长、须根少,开花少、花色泛白。易出现缺镁症状的花卉种类有:金鱼草、八仙花、月季、栀子花等。究其原因是碱性土壤影响到植物根系对镁的吸收,从而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对于患有“缺镁症”的花卉植株,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喷施或浇施浓度为0.5%的硫酸镁溶液来补救。
(2)缺锰失绿
锰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锰症常从新叶开始,表现为叶肉失绿,呈枯黄、黄白,或略带灰色,叶脉仍呈绿色。单子叶花卉为平行叶脉,失绿小片为长条形;双子叶花卉为网状叶脉,失绿小片为圆形;叶脉间的叶片部分突起,使叶片边缘起皱;缺锰严重时,失绿小片会扩大相连,叶尖或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呈灼伤状,且停止生长。对锰比较敏感的观赏植物有丽格海棠、菊花、桃花、金橘、葡萄、枙子花等,它们在碱性或微碱性的土壤条件下,易发生缺锰失绿症。对于出现缺锰失绿症的花株,可先行调节土壤的pH值,如将少量的硫酸锰和生理酸性肥料混合后埋施入土中,在花、果期则可用0.05%~0.1%的硫酸锰溶液喷施。
(3)缺硫失绿
缺硫失绿的外在表现与缺铁失绿症相反,先表现为叶脉发黄,而叶肉组织仍然保持绿色,最后直至全叶发黄,根系发育不正常;叶片从基部出现红色枯斑,通常植株顶端的幼叶受害较早,叶坚厚、枝细长,呈木质化。易出现缺硫症状的花卉种类有一品红、八仙花等。当植株缺硫时,可撒施少量的硫磺或石膏粉,也可埋施少量的硫酸铵,或喷施0.3%的硫酸铜溶液。
2、肥料失衡的“黄化”或失绿症状
影响到花卉生长的大量元素是氮、磷、钾,亦即肥料三要素,由于土堆本身的肥力基础差异,施用肥料时三要素的失衡偏颇,均有可能导致植株生长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或不同表现特征的黄化或失绿症状。
(1)缺氮黄化
花株缺氮时,不仅会出现叶片黄化,同时表现为叶片小而稀疏,易脱落,枝条纤细,发硬,植株矮小、失神,花朵少而小、果实小或挂不住。表现在叶色上,从老叶到新叶由浓绿逐渐变淡,继而出现紫色,直到萎黄脱落,严重缺氮时全株失绿发黄后死亡。易发生缺氮黄化的花卉种类有:栀子、菊花、月季、天竺葵、瓜叶菊及观叶植物等。当植株表现出缺氮症状时,施入的氮肥量不可过多,可先用0.2%~0.3%的尿素液喷施,以后定期浇施经沤制过的稀薄饼肥液。
(2)缺磷失绿
当花株缺磷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叶片呈深绿或灰绿、无光泽,后转为紫铜色,叶脉(尤其是叶柄)呈黄中带紫色,后枯死掉落;花芽形成困难,开花小而颜色淡;果实发育不良,甚至提早枯萎脱落。易发生缺磷失绿的多为一年中长时间持续开花的植物种类,如香石竹、月季、瓜叶菊、一品红、仙客来、红掌等。一旦发现植株出现缺磷失绿,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同时根部浇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缺钾失绿
当花株缺钾时,新叶片常呈皱缩,叶缘卷曲枯焦,像火烧过一样;老叶由叶尖沿着叶边缘出现黑褐色斑点,叶周围变黄,而中部及叶脉仍呈绿色;植株矮小,易倒伏。一般红壤中含钾均较少,易发生缺钾症。易发生缺钾失绿的花卉种类有丽格海棠、香石竹、月季等。由于钾在植物内可移动,应作基肥早施,可在培养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草木灰或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在盆土中定期埋施少量的硫酸钾颗粒肥,或用0.3%的硫酸钾溶液浇施。
3、管理失当引起“黄化”的症状
(1)旱黄
由于缺水或浇水量偏少而引起的植株叶片发黄。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老叶由下而上失去光泽后枯黄脱落,严重时可形成光秆,如一品红;尽管其整个叶片全部发黄,但其上没有病斑或虫孔;新叶尚可正常生长,有时也会出现萎蔫。当植株新叶出现萎蔫时,可先行给叶片喷水,根部少量浇水,待其叶片挺起后,再给根部浇透水;对下部老叶出现黄化之植株,应加大浇水量或增加浇水次数,同时辅之以叶面和环境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