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诗花语 / 王妃与月季的故事

王妃与月季的故事

月季,是我国的一种名花,属蔷薇科。它是一种低矮直立的落叶灌木,有刺,夏季开花,观赏性很强。经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培植,月季有不少变种,其中最著名的为紫月季,也就是俗称”月月红”的那种。月月红的嫩茎较红,细瘦,小叶薄而带紫色。它的著名之处主要在于能常年开花,所以人们叫它为月月红。而且,它的花一般都呈深红或深桃红色,很是鲜艳可爱。至于它为何会这样,据民间传说,原来与古时候的一个王妃有关。

古代的中原有一个鄢国。鄢国的国君年纪已经很老了,却还没有小太子可以继位。王妃善良美丽,王宫里的各种珍宝她都不爱,就是喜爱花草。因此在王宫后面的御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王妃几乎每天都要到御花园中赏花。

这一年暮春季节的一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国君兴致也很好,他陪王妃一同到御花园去赏花。满园春色姹紫嫣红,令人流连忘返。在各种盛开的花儿中,国君看见一株花儿不但妩媚可爱、姿态优美,而且芳香扑鼻,那绽开的花朵就像一个绝色佳人在向人微笑,喜得国君对王妃说:”这花儿比美人的笑容还要美。”那花儿也仿佛有灵感,似乎听到了国君的赞美,微微摇晃着,好像对国王的赞美表示感谢哩。

这次赏花之后,没想到王妃就怀孕了。十个月之后就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太子。小太子渐渐长大了,他不但聪明伶俐,而且正直善良,深得国君和王妃的喜爱。

一天,10岁的小太子正在御花园中玩耍,忽然看见一个身着白衣绿裙的姑娘,遍体伤痕,浑身流血,在他面前匆匆跑过,后面一个身穿红袈裟的胖和尚在紧紧追赶。小太子心里好生奇怪,更关心那个受了伤的姑娘,就跟在后面追去。跑呀跑,追到一株花儿跟前,姑娘和那和尚忽然都不见了。小太子只见这株花儿与他个儿差不多高。其中顶上头有一朵花儿特别大,白色花瓣镶着红边。叶儿墨绿墨绿地放着光,还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令人分外喜爱。然而,就在这朵美丽的花朵上,却爬着一只硕大的红蜘蛛,正在那儿肆意地撕咬花瓣。小太子十分心疼那美丽的花儿被红蜘蛛噬咬,就顺手解下自己的绿腰带,扬手一打,把红蜘蛛打得滚下地来,小太子太善良了,没有再去理会那红蜘蛛是否已被打死,只顾得用手去整理那被蜘蛛咬破的花瓣,并对花儿说道:”我走了,明天再来看你。这绿腰带就留给你吧,以后你可要自己保护自己。”说完就把绿腰带挂在花枝上了。那花儿仿佛听懂了小太子的话,花瓣上的两颗露水珠儿像泪水一样滚落下来。微风中花儿轻轻摇动,似乎在感谢小太子的救命之恩,又似乎表示记住了小太子的叮嘱。

几年后,小太子长大成人。老国君身体也越来越差,就把王位传给了小太子。小太子继承了王位,找一位王后成婚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老国君下令到全国各地挑选了许多美女送到宫中,小国君却怎么也看不中一个。最后一个姑娘据说是自愿进宫的,姑娘还说:”选不上也没关系,在宫中当一名奴婢也可以,只要能侍候小国君。”只见这姑娘白衣绿裙,也没涂脂施粉,站在那众多穿绫罗著绸缎、浓描眉艳抹粉的美女当中,却透出一派清纯灵秀之气,别有一番素雅秀美的丰采。小国君一见心中一惊一喜。惊的是这姑娘怎么有点眼熟,有似曾相识之感,却怎么也回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她。喜的是自己千挑万选怎么也没选中的王妃,原来等的就是她。问她姓名,说是姓虢名胜红。当即就选定了她当王妃。成婚之日,举国大庆。除满朝的文武百官外,连京城宝国寺的住持老和尚也都前来贺喜。然而老和尚一见过这位美丽典雅、人人赞不绝口的王妃,却顿感心惊肉跳,吓得差点没昏过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美丽典雅的王妃就是早年老国君和老王妃在御花园里赏花时赞美过的那株花儿变的。那花儿在御花园中自是得天独厚地承受了天上的阳光雨露,吸取了大地的肥沃营养,得天地之精华,自身又潜心修炼。更由于老国王的赞美,使她悟性大长,修炼正接近成功之日,却被宝国寺的老和尚知道了。老和尚表面道貌岸然,实际上却专干坏事,所以害怕这花儿成仙之后会对他不利,就变作一只红蜘蛛,趁花儿修炼未成、功力不佳的时候去劫掠她、破坏她的修炼。正危急之时,又巧遇小太子相救,如今这花儿已修炼成仙,便特意变作一姑娘来报答小国君的救命之恩。谁知冤家路窄,当年小太子一时疏忽,没将那红蜘蛛打死。红蜘蛛在地上喘息休养了半日,便又动力恢复,变回了人形,仍去当他的宝国寺主持,老和尚对小太子本来就记恨在心,总想伺机报仇,无奈有老国君的保护,他总没机会下手。如今见这两个仇人结为夫妻,力量更强大了。老和尚气恨之余,竟然又眉头一皱,想出一个诡计来:他要离间二人,先借小国君之手杀了王妃,再除去小国君,想到这里,老和尚阴险地笑了一下,故作关心地对小国君说:”陛下小心,娘娘不是世间凡人,乃花儿成精变幻的人形,陛下若不信,可趁夜间安歇之时,偷偷查看她的腰间,必有一条绿色带子的痕迹,便可为证。善良的小国君哪里知道,姑娘腰间的绿带痕,正是当年他挂在花儿枝茎上的那根绿腰带。花儿自从有了这条绿腰带,便不怕老和尚再变成红蜘蛛来侵害她。以后绿腰带慢慢地就变成了花茎上的刺,它锋利、坚韧,保护着花朵的美丽和自尊。老和尚这一招够狠毒的。

小太子虽然继位当了国君,却不免因年轻缺少阅历,一时未能识破老和尚的诡计,竟然相信了。晚上睡觉时,他偷偷看了看王妃的腰间,果然有一条绿带痕。小国王害怕了。第二天就派人把老和尚请到宫中,让他设法除掉王妃。老和尚满口答应,说他自有办法。并说待他将王妃变为原形之后,请小国君务必协助拔去花茎上的刺,还说这刺任何人都不敢碰,碰了都会流血不止而死去,只有小国君能碰,而且不会被刺伤。小国君当然不知道这刺是他的腰带所变,是保护花儿不被红蜘蛛等坏人侵害的,就满口答应了。

且说这新王妃既已修炼成仙,当然也能慧眼识别妖孽。她在成婚的那天,一眼就认出了那老和尚便是当年残害自己的仇人,而且也看见老和尚那不怀好意的眼光和鬼鬼崇崇去找小国君的行动。只是碍于那天是她和小国君大喜的日子,不便有什么举动。她就不动声色,心想等适当的机会再跟小国君讲明真相,然后两人再合力对付老和尚。看见老和尚第二天又被单独请进宫来,王妃心里明白老和尚已骗取了小国君的信任,并要借小国君之手来除掉自己。自己若与小国君相斗,就成了恩将仇报的不义小人了。怎么办?老和尚当年没被小太子打死,如今也修炼得法力更高强了,自己只有处处小心,设法破了老和尚的法术,才能取胜。王妃打听到,小国君为老和尚准备了上席素食斋饭,一个香案和一领红色袈裟。她就想出了三个妙计去破老和尚的法力。一是派人在斋菜里放了猪油,如果老和尚开了荤,法力就会消失。二是派人在香案上放了一炷降妖香,这香点着后,烟雾中会出现一个武士,武士手持利剑随烟飘到老和尚时,便可将老和尚刺死。第三个妙计是,王妃将绿腰带变成的刺拔了三根下来,偷偷放到小国君送给老和尚的袈裟之中,若老和尚披了这领袈裟,就会被刺死。

第三天清早,老和尚就来了,不明真情的小国君先摆出准备好的一桌斋饭招待老和尚。谁知老和尚早有提防,他拿出自己准备的白馍馍吃了起来,放了猪油的斋菜一点也不吃。吃完斋饭,老和尚就到香案前去做法事。他从自己背来的褙褡里取出一炷香,换掉了王妃的降妖香。点香之后,口里就念起了咒语,准备逼迫王妃变还花形,再让小国君拔去茎上的刺,他就立即变成红蜘蛛害死王妃,再加害国君,报当年被打之仇了。果然,咒语一念便使王妃遍体疼痛。但她用顽强毅力忍住疼痛,抵御咒语。只是她见两个计谋都被老和尚识破,心中不免暗自着急。正在这时,小国君见有阵阵风起,不知是老和尚的咒语所引起的,反而好心地随手拿起那件袈裟准备帮老和尚披上。老和尚见了小国君递过来的袈裟,二活没说,用禅杖挑起来就往外走。他心想只要把这件袈裟拿出宫外,用火一烧,那藏在袈裟内的三根刺被烧的同时,大火会同时烧毁王妃身上的绿带痕,她将会被火环腰烧死,因为那条绿腰带已成了王妃身体的一部分,成了花茎上的刺,是王妃的保护神了。而王妃一旦被烧死,要加害小国君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到如今她以身相许以报当年的救命之恩。此外,她还述及小太子相赠的绿腰带如何变成了身上的绿带痕、花茎上的刺,那锋利而坚韧的刺是为了捍卫花儿的纯洁、美丽,是为了对付老和尚变成的红蜘蛛等敌人的劫掠和残害的自卫武器。从当年老和尚变成红蜘蛛来残害花儿,到如今进宫之后与老和尚的几次殊死斗争等等。

以上一番话,直听得小国君如拨开云雾见太阳–恍然大悟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由此他更加喜爱王妃的善良美丽、机智勇敢以及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斗争精神,当然还有她的多情多义。经过这一番劫难考验,两人从此更加恩恩爱爱,并同心协力治理国家,白头偕老。

以后,在当年王妃变花形与老和尚奋力拼斗的地方,又长出一株花来。这花儿的花形优美,花色由初开时的纯白色,到盛开时变成粉色,最后变成大红色、深红色,以至紫红色,叶儿墨绿泛光,香味浓郁,花姿亭亭直立。而且,这花不分时令,月月开花,香飘四季,因此人们便叫它”月月红”。后人描绘道: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人们传说她代表了王妃报恩国君之心,岁岁月月,永不改变,又因王妃姓虢,虽美丽却不俗艳,还独有一种恬静典雅的端正大方风姿,故人们又称它为”虢国淡妆”。

月月红是俗称,现代人们通称它为紫月季。据说这花由于当年得到了王妃在与老和尚斗争时洒下的鲜血的滋润,不但花朵颜色由白变粉红直至大红、深红,而且它的根、叶还可以入药,其”性温、味苦”可活血、调经、消肿。特别是它的根,能治妇女病,疗效甚佳。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1/09/30/92552.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