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也有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在保护地,由于重茬种植,在不少老龄棚室,根结线虫病己发展成为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制约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和稳产。在我国蔬菜上发生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 idogyneincognita),其次是北方根结线虫(Melo idogynehapla),它们的寄主范围都非常广,除辣椒、葱、蒜目前尚未发现被侵染外,其余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已受到危害,特别是瓜类、茄类、豆类等,受到的危害最重。
一、诊断方法
1.地上部症状:轻病株症状不明显,病情较重的地上部营养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变黄,呈点片缺肥状,不结实或结实不良,但病株很少提前枯死,遇干旱则中午萎焉,早晚恢复,或提前枯死。
2.地下部症状:地下部的侧根和须根受害重。病株拔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泥土,会发现侧根和须根上形成大量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结多生于根的中间,初为白色,后为褐色,表面粗糙,有时色裂。有的蔬菜(如茄科和十字花科)的根结上有时可生有细弱新根,发病后可又生根结。剖开根结在显微镜下可见乳白色的粒状物即线虫的雌成虫。这与豆科蔬菜的根瘤有明显区别,根瘤多生于主、侧根的一旁,表面光滑,不生须根,剥开可见粉红色或绿色菌液。
二、发病规律
南方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卵囊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而北方根结线虫主要以卵随病残体或粪肥在土壤中越冬,冬季两种线虫都可在保护地内继续危害。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1龄幼虫(在卵内发育),脱皮后孵出2龄幼虫,2龄幼虫和越冬的2龄幼虫具有侵染能力,侵入后,引起周围细胞分裂加快形成肿瘤,使根形成虫瘿即根结。
幼虫发育到4龄后即可交尾产卵,卵可于根结中孵化发育,也有大量的卵被排出体外进入土壤,卵孵化后进行再侵染,从而使寄主根系布满根结,危害越来越重。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5–30cm深的土层中。病苗调运可使线虫远距离传播。田间主要通过病土、病苗、灌水和农事操作传播。土温20℃–30℃,土壤相对湿度40%–70%有利于线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土壤温度超过40℃和低于5℃,根结线虫的侵染活动都很少,55℃以上经过10分钟幼虫即可死亡。线虫喜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盐分低及砂质疏松的土壤,连作地块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检疫是防治根结线虫随种苗远距离传播的有效手段。
2.客土。将保护地0–35cm的土层换成无根结线虫的土壤层,对根结线虫防治有较好的效果,但工作量大。
3.清洁田园,培育无病壮苗移栽。清除病根,集中销毁,以降低田间线虫密度。
4.轮作。与禾本科作物或辣椒、韭菜、葱、蒜轮作2–3年以上,最好水旱轮作。
5.物理防治
(1)水淹法。对5–30cm土层进行淤灌几个月,可抑制线虫的侵染和繁殖。
(2)曝晒法。盛夏高温季节,每隔10d,深耕翻土两次,深度25cm以上,利用高温和干燥杀死土表的线虫,减轻其危害。
(3)保护地,定植前,有条件的可进行休闲期蒸汽消毒。可将土壤中埋好蒸汽管,地面覆盖塑料薄膜,通过打压送入蒸汽,使25cm土温升高至60℃以上,并保持0.5h,即可杀灭病原线虫。
6.药剂防治
(1)定植前20天,开沟,沟深20cm,沟内均匀撒施土壤熏蒸剂55%D-D混剂40kg/亩,然后覆土压实。
(2)定植时,可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3%的米乐尔颗粒剂,10%益舒宝颗粒剂5–7kg/亩,混细土50kg均匀撒施,深耙25cm,也可施用2.5%阿维菌素5kg/亩或用40%甲基异巯磷乳油0.5–0.7kg/667平方米,沟施或穴施。
(3)成株期发病,尽量要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的药剂,最好运用生物性制剂。可选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300–500ml/株灌根。
作者单位:邢光耀**聊城大学农学院
摘自2003年第5期《中国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