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要转变园林建设观念,兼顾生态和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到用最少的钱产生更多的绿量,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现资源节约利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与节约型园林相关的概念
1.1节约型园林涵义
我们会将节约型园林与节约型社会联系在一起。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使原材料、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极度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促进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节约型园林要求
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的紧缺,是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着的挑战。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综合效益,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节约型园林目标
节约型园林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结合当前的实际,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供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中,遵循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蓄水保水、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尊重自然规律、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节约型园林绿化趋势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发展与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技术进步、资源集约利用、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节约型绿化的发展。
3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措施
3.1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认真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将创建工作渗透到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从实际出发,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注意投入产出的合理化;把握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节约保护,让市民感到舒适,让客人感到满意、感到亲切。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理念上日渐科学。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享受城市园林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节约型社会概念来看,节约型园林包括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就是怎样在绿化中节约资源和能源问题。发挥改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讲到园林问题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把节约型园林,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3.2走节约型绿化路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在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建设,造成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口号,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坚持走节约型绿化路子,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建设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为城市环境提供高效能的生态保障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节约资金,坚持用最少的钱,建成又多又好的绿地。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形象轻效益的现象。注重节约用水,注重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城市绿化涉及城市用地、资金投入、材料选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弹性投资项目,淮安着力挖掘潜力、强化节约,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保留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设园林设施,形成了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公园。坚持就地取材,拓展绿化空间,挖掘土地资源,探索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节水措施。
3.3确立生态优先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环境问题,提升环保执政能力,成为我国环保部门走出困境的关键。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合理确定城市经济、生态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3.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绿化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政府发挥着统筹的功能,对保护环境的主体地区给予有力的支持,对这些地区作出的牺牲给予补偿,是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兼顾公平”,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环境实质上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人们缺乏持续发展意识,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潜伏着资源与环境的危机。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政府除了帮助和促进环境保护主体地区大力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甚至破坏的经济外,只要建立起长效的补偿机制,相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建设和节约并举,发挥绿地生态功能为主、景观为辅为城市绿地建设方针,以节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