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露地栽培的坏境条件有根本区别,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生展,使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1、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栽培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变更遍发病只需4–5年时间。在大型连栋温室中,果菜类根结线虫病只需3–4年,病株率可达100%,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多种蔬菜生产。近年来茄果类青枯病、茄子黄萎病分布地区的扩大和为害加剧也有类似原因。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为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甜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没菜黑斑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灰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营腐生生活,故常在老式育地苗的苗床严重发生,甚至毁苗,延误农时。
地下害虫如蝼蛄、韭蛆等,也因棚室和苗房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烈。
2、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结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的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处,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小时以上,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上面列举的多种病害为害加重,均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3、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蔬菜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起发病,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不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限制因素,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地区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温室白粉虱在北方寒冷地区不能在露地过冬,70年代以来随着棚室面积增加,可在冬季温室中继续繁殖为害并形成虫源基地,已发展成为蔬菜的主要害虫。茶黄螨也有相似的发展过程。而瓜蚜、桃蚜、红蜂蛛可在露地越冬,又能在棚室继续繁殖,其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4、寄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番茄晚疫病菌只侵染番茄和马铃薯,70年代以前露地番茄的菌源来自马铃薯,北方菜区仅在个别年份气象条件适宜时发生,危害性较小。随着秋冬春季棚室番茄栽培面积迅速增加,该病为害逐年加重,还为露地番茄提供了大量菌源,成为全年常发性的主要病害之一。京郊1979—1987年番茄晚疫病几次大流行,其中棚室提供大量菌源是重要原因。在50—-60年代,黄瓜霜霉病是冬春季加温温室黄瓜主要病害,70年代后随棚室栽培发展,黄瓜等瓜类蔬菜全年种植,病源逐渐增加,使该病成为发生面积最广、为害最大的病害。
发展棚室蔬菜栽培对病虫害发生动态的影响,是人们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结果。生产中盲目引种和调种,可直接使危险性病害迅速传播、蔓延。例如,黄瓜黑星病原在东北零星发生,但前些年已在东北3省26地、市暴发流行,重病棚损失达70%以上,苗期严重发生则毁苗、绝产。目前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海南6省已有局部发生,并有向外扩散蔓延的趋势。但是,棚室的环境条件不是对各类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利。蔬菜的病毒病是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而难以防治的一类病害,在棚室中主要发生在夏秋播的番茄、甜椒及越冬的菠菜等蔬菜上,其为害程度一般低于同期露地栽培。西葫芦在大棚春季栽培,当夏季商温季节病毒病流行时已基本收获,只要做好当前期的防治工作,比露地栽培的病情和为割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