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蔬菜栽培 / 黄秋葵栽培技术

黄秋葵栽培技术

一、黄秋葵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

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菜、羊角豆、咖啡黄葵、植物伟哥、伟哥菜等,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世界各国均有分布,美国、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及欧洲、非洲、中东等栽培较多;我国台湾栽培较多,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郊区有少量种植。近年来在日本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市场上深受欢迎,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特色蔬菜。

黄秋葵主要以嫩果供食,叶、芽、花也可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等各种营养物质。黄秋葵还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保健食物,幼果中含有一种粘性的糖蛋白,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健胃、整肠,保护肠胃、肝和皮肤、粘膜的作用,对胃炎、胃溃疡、肝脏等疾病均有疗效。黄秋葵性寒,味甘滑,有健脾益胃、润燥利肠之功效,可治脾虚乏力、肠燥便秘等症。叶苦平、根苦寒,花、种子均可入药,可治恶疮、痈疖等病症。

二、类型和品种

黄秋葵按果实外形可分为园果种和棱果种;按果实长度可分为长果种和短果种;按果实颜色可分为绿果种和红果种(红秋葵);按植株大小可分为矮生种和高生种。生产上常采用5角种,因角数越多,子室数、种子数相应也多,品质低劣,目前生产上多选用日本或台湾的五角种。如台湾的南洋、五福、永福、翠娇、清福及日本黄秋葵。

三、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黄秋葵多采用种子直播,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均可。约10天可以出苗,亩用种量约200g。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即可带土移植到大田。

2、整地定植

黄秋葵不能连作。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双行种植。畦宽120cm,畦沟40cm,畦高15—20cm,栽植行距70cm,株距40cm,亩植约1500株。

3、田间管理

①间苗: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掌握:“早间苗,迟定苗”的原则。破心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间去病、弱、小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3株。

②施肥: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肥水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进行多次追肥。出苗后及时追施齐苗肥,每亩施尿素6—8kg;第二次施提苗肥,在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撒施,每亩施复合肥15—20kg;苗高30cm,进入结果期时,重施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5—30kg;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③浇水:一般是7—10天浇一次水。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

④中耕除草和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植后,因气温较低,要及时中耕除草。每7—10天进行一次。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m左右的竹竿、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⑤植株调整

植株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有利于主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可以采取扭叶的方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害蔓延;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苗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4、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的病害较少,虫害较多。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常有蚜虫、蓟马等为害,蚜虫防治可用吡虫啉,蓟蚜净等。

四、采收与贮存

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50—60天。以后整个采收期约3个月。商品性鲜果采收标准为果长8—10cm,果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亩产约1500—2000kg。

黄秋葵短期贮藏应在采后2小时内立即送入0—5℃的冷库,这样可贮藏7天,而室温下仅能贮藏2—3天,炎夏季节温度较高,水份蒸发快,果面易革质老化。

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和知识交流分享,不代表宜都市大博雅盆景园立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img.cn/2021/06/25/48363.html

博雅园主编辑

爱好盆景、根雕、奇石、花卉、园艺
有2匹猫猫:花妹、小咪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82725168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daboya@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节假日不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