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种培养原料及菇房地处理
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种培养料地配制及灭菌
1.栽种培养料地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地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排,侧面打2~3排。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地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地料需重新测水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地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将装好地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灭菌要彻底。
三、接种培养
等灭好菌地菌袋冷却到30摄氏度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接种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人为地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地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摄氏度,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地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摄氏度。当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
五、及时采收、清理
当白灵菇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防止孢子散落,影响产量及质量。一般每袋可产1个菇,每个菇地重量为150~250克,只出一潮菇,但经过进一步地管理可出两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