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瓣型说是在对春兰花形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他国兰种类的花朵形态,除花径大小与春兰有些差异外,其萼片、花瓣、舌瓣均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完全可以用衡量春兰梅、荷、仙的瓣型标准来加以鉴赏。但是,我们在观赏寒兰的时候,都会发现:寒兰的萼片、花瓣、舌瓣之间的比例与春兰和其他种类的国兰相比较却大相径庭。寒兰的萼片大大长于花瓣,一般为花瓣的2~3倍;而且,萼片自身的长宽的比例更大异于春兰和其他国兰,其长度是宽度的10倍以上。比如若萼片的宽度为0.4~0.8cm,其长度却多在4~9cm以上,所以俗称寒兰的萼片为“鸡爪型“瓣。同时。寒兰的舌瓣与花瓣相比,大多要长、宽、大一些,不像其他的国兰品种,舌瓣与花瓣的大小基本相当,甚或略小一些。鉴于寒兰在花形上的这种特点,我们如果用传统的衡量春兰梅、荷、仙的瓣型标准来进行鉴赏,恐怕就比较牵强。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鉴赏寒兰瓣型的时候,在借用春兰瓣型说的基础上,根据寒兰花形特有的特点,建立寒兰自己的瓣型观,以期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更为切合寒兰的花形的实际。
怎么建立寒兰的瓣型观呢?任何理论的创建都来源于实践经验,寒兰瓣型理论的建立当然也不例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在观赏寒兰花形的过程中,结合寒兰各种花形所作的种种命名,
诸如:别枝惊鹊、神鸟、彩练之舞、白蜘蛛、翠燕、天鹅、锦鸟、黄鸟、青鸟、白鸟、绿鹦鹉、黄鹤、归雁、紫燕、舞仙、鹤之舞等等。不难看出,以上命名大多与飞鸟的姿态相关,这显然是寒兰萼片绝大多数都特别狭长,且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扭转的形状,舌瓣又特别长、宽、大的缘故。
其次,我们再看看不少寒兰的花朵,出于采用春兰梅、荷、仙的瓣型标准加以命名的尴尬状况。如“绿水仙”(见许东生《中国兰花栽培与鉴赏》图片214),其瓣型稍有起兜,但三萼片完全就是三片竹叶。再如“寒兰梅”、“寒兰青花梅”(见刘清涌《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p190、p200),其命名理由不外乎因为捧心起硬兜和捧瓣起兜增厚肉质化,因而看起来显得相当别扭。又如彭长荣《兰花新品稀品》p151所载之“小彩荷”和p152所载之“寒兰荷形”,虽也都稍呈“荷态”,但如果以春兰的荷型瓣标准来衡量,就显得非常牵强,因为其萼片的宽与长的比都在1:3.5以上,完全没有一点荷的形状。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就目前所观察到的寒兰的花朵形态来看,用春兰的瓣型说来界定寒兰的瓣型是不可取的。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个特别的例子,彭长荣的《兰花新品稀品》在p152刊载的“寒兰新品”,其介绍文字说此花“萼片捧紧边起兜、镶水晶覆轮,主瓣前折似鹤(头),水晶边尤为明显,舌也起兜。”《中国兰花》2004年第三期李开能提议此类花定为“鹤型瓣”花。我仔细观察该图后,发现所荐花朵的确形态与鹤头有很相似之处,特别是从正面观看,因而我完全赞同将此类花定为“鹤型瓣”花。
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寒兰花形的特点,寒兰花的瓣型似可就鸟、虫的形态来命名,不必硬搬春兰的梅、荷、仙的瓣型说来命名,从而建立起寒兰自己的瓣型论。除上面提到的“鹤型瓣”外,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实例来佐证。如彭长荣《兰花新品稀品》的p150所载的“叉瓣奇花”,其花活脱脱就像一只滑翔的燕子,这一类花形,是否可命名为“燕型瓣”呢?而此书的p144所哉之“欧寒荣蝶”则完全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花蜘蛛。而刘清涌《中国兰花名品鉴赏图典》p195所载之“勾瓣黄花寒兰”和“勾瓣白花寒兰”由于两朵花的两侧萼瓣都环拥内勾,大有虾、蟹舞动大钳之态,似可命名为“虾型瓣”或“蟹型瓣”。 摘自《兰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