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原产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名特产蔬菜。莼菜食用嫩梢和初生卷叶,因其富含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清热、利尿、消肿和解毒等功效,食用润滑可口,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
莼菜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河道、港汊、塘堰均有栽培,有西湖红叶莼菜、太湖绿叶莼菜、淀山湖莼菜、利川红叶莼菜等优良品种。太湖绿叶莼菜原产于江苏太湖地区,叶正面绿色,背面边缘紫红色,中央淡变成绿色,卷叶绿色,其上胶质厚,加工后色泽美观,品质优良,产量高,为理想的加工品种。
1.特征特性
莼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茎匍匐着生于水底淤泥中,主茎分枝随水而生,叶片浮于水面,呈椭圆形。初生卷叶附有透明的黏液胶状物质。夏季顶生紫色小花。4~9月为采收期,没有露出水面的嫩叶味道很好,称“春莼莱”。莼菜茎逐渐细长,俗称“丝莼”。5月5日以后,气温上升,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可一直采收到10月22日,称“秋莼菜”。
2.栽培环境
莼菜喜温暖,必须在无霜期内生长,温度20~30℃时生长旺盛。要求生长区域水底平坦,水质洁净,富含有机质,淤泥土最好,土壤ph以5.5~6.5为宜,水层以0.7~1.0米深且流动、澄清、未受污染的活水最好。莼菜喜阳光,因此不可和莲藕、芦苇等挺水植物混栽。对肥料要求是以氮、磷肥为主,钾肥适量即可,不耐肥。莼菜生产上采用无性繁殖,每年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其生育期长达200天,冬季休眠。因此,莼菜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和淮河流域栽培。
3.栽植田的准备
栽植田块要选无工业污染、四季能排能灌的田块。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渗不漏,修筑灌排水堰。田里培植加厚土层,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厚10~14厘米,含有机质2%~3%,ph4~6。每667平方米(1亩)施腐熟的厩肥150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作底肥,并用硫酸铜、草木灰对栽培田进行消毒。
4.栽培要点
莼菜春秋两季均可栽植,长江流域以3月下旬~4月中旬为宜。一般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匍匐茎作种株,种株随挖、随洗、随栽;将匍匐茎剪成有2~4个节位、15~20厘米长的段,每节具饱满芽1个,宽窄行栽植,宽行行距1米,窄行行距20~25厘米,株距30厘米,将匍匐茎段斜插或平栽(即两头按入泥中,露出芽头),栽植后保持10~20厘米的浅水层,有利于其生根成活。出苗后水位须加深到30~40厘米,夏季植株生长旺盛时水位逐渐加深到60~100厘米,最好是流动、澄清、富含矿物质的活水。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莼菜受到的污染少,色泽碧绿,味道鲜荚,胶质丰富、透明,不沾泥沙,是鲜食和加工的上等材料。到秋季,水位逐渐下降到30~40厘米,冬季休眠期保持30厘米左右的浅水层即可。
(1)肥水管理。莼菜移栽当年如基肥充足则一般不需追肥。但土壤贫瘠或基肥不足,发现叶小、发黄、芽细、胶质少时应及时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与黏土和河沙搓成汤圆状的泥团,塞入水下莼菜穴土中,使其逐渐溶解,供植株缓慢吸收。以后每年冬春萌芽前每667平方米施草塘泥1500公斤或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水质透明度宜保持在40厘米以上,清洁、微流动的活水最好。如为静水池塘,应经常换水增加水中氧气。
(2)病虫害防治。莼菜易被青苔、水藻、螺蛳、蝌蚪等危害,病害有烂叶病(也称叶腐病)、黑叶病、根腐病等。应按无公害用药标准进行防治。目前主要以预防为主,如采用流动水或经常换水:不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移栽前用生石灰清田;生长期及时清除水绵和杂草;发病初期及时除病叶、病枝,并集中深埋或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