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凤仙花(Impatiensbaisamina)原产我国南部,在没有指甲油前,女子将红色凤仙花瓣捣烂加明矾敷在指甲上,用叶包起来,翌日指甲鲜红,数月不褪,故又名指甲花。
何氏凤仙(Impatiensholstil)原产东非,为德国人何罗斯托发现,故名何氏凤仙。因其茎晶莹,叶亮如翡翠,我国又叫它玻璃翠。
新几内亚凤仙(1mpatiensHawderii)因原产新几内亚而得名。
这三种凤仙花都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不同种的草本花卉,原产地不同,生态环境的差异,致使其形态、习性又不完全相同。其异同点如下:
三者的茎都呈肉质状,多汁,晶莹光滑无毛,叶互生,叶绿有锯齿。但各自形态不同:
中国凤仙花植株较高大,地栽70em~0cm,矮品种也有30cm,节部膨大,分枝较少,叶披针形,长7cm—11cm,宽2cm~3cm。
何氏凤仙植株低矮,高15cm-30cm,茎细软,有的匍匐生长,分枝较多,叶近心形有光泽,长5cm~cm,宽3cm-5cm。
新几内亚凤仙茎较中国凤仙细而较何氏凤仙粗,直立性强,分枝较多,叶阔披针形,长4.5cm宽2cm~4cm,油绿而有光泽。
三者的花蒂后都有一细长变曲的须如凤尾,长2cm—3cm。但花形花色各不同:
中国凤仙形如凤,(群芳谱)说:“其花头、翅、尾、足俱翘如凤状,故有金凤之名”。有单瓣和复瓣两种,花形花色都较后二者丰富多彩。
何氏凤仙花冠扁平如小碟,有花瓣5片,花冠径3.5cm-4cm,有红、粉红、砖红和白色,开放时如彩蝶飞舞。
新几内亚凤仙花冠扁平呈小碟状,花瓣5片,花冠4cm-4.5cm,有玫瑰红、大红、桔红、白色等。
三者对土壤的要求相同。
它们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在粘性土中生长不良,家庭盆栽宜用腐叶土与菜园表土等量混合作培养土,由于都是肉质茎怕涝,种植时宜在盆底垫一层碎砖瓦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以防烂根。
三种凤仙对水肥的要求大同小异。它们都喜生于湿润的土中。中国凤仙在高温季节如遇多雨,易患茎腐病、白粉病,故不宜用水喷其茎叶,而何氏凤仙和新几内亚凤仙则喜空气温度大,宜经常用水喷其茎叶。
三种凤仙都喜暖喜光,但耐寒暑的程度不同。尤以中国凤仙最怕冷,霜降来到叶已黄,只能作一年生花卉栽培;新几内亚凤仙次之,须于10℃左右时移入室内,保持室温10℃可安全越冬,20℃以上还可连续开花;何氏凤仙稍耐寒,最低气温3℃—5℃时再移入室内不迟,室温3℃以上可安全越冬,15℃以上可继续开花。故后者可作多年生花卉栽培。
三者虽都喜光,但当夏日曝晒,尤以何氏凤仙、新几内亚凤仙最怕夏季和初秋的太阳直射,从春末到中秋都要置于太阳直射不到而散射光充足处才能生长良好,秋末到早春可多见直射光。中国凤仙除盛夏的中午宜半阴外,其它时间都以多见阳光为好。
在繁殖方法上,三种凤仙花后都结尖卵形朔果,中国凤仙果最大长lcm-2cm,后二者较小。成熟后都会自动爆裂,能自繁,采种宜在朔果由绿变为绿黄色时用手轻轻摘取。中国凤仙只能春播,作一年生花卉栽培,何氏凤仙、新几内亚凤仙既可春播也可秋播作二年生花卉栽培,还可于春季翻盆换土时,用利刀将丛生的植株切分为2、3株分栽,亦可于春、秋季剪取半成熟的茎,扦插于素土中,月余生根后带土上盆定植。